由导演陈哲艺打造的电影《燃冬》,近日在七夕档遭遇了不小的挫折。
(资料图片)
截至8月24日,该片的累计票房1800万,今日排片已低于2%,上映首日排片13%。目前排片与票房远低于同期其他影片。目前豆瓣开分仅6.2分。
今日有网友点评《燃冬》就像老北京的豆汁儿,票房全靠网友的好奇心,这个点评很是到位。
北京豆汁儿最经典的形容,喝起来就像是四十度的淘米水,六十多岁的老大爷嘎吱窝的味道,令人如坐针毡,如鲠在喉,如芒刺背。
电影比作豆汁,什么效果?
尽管有人对摄影、音乐和演技给予了赞赏,认为它真诚温柔地展现了年轻人的困惑和渴望,但也有人表示失望和冷淡,认为影片缺乏故事和情感的张力,甚至有些矫揉造作和索然无味。
业内分析,造成《燃冬》票房和口碑困境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影片定位不明确。
今年在戛纳电影节首映后,传来不少看过影片的媒体评价:这些评价中的关键词“激情戏”、“三人行”被提前锁定,吊足了观众的好奇心。
三个来自不同城市的年轻人,各怀心事,有人伤痛,有人茫然。他们在冰天雪地的边境小城相遇,一起在城市里漫游,之后又一起去长白山,碰到一只熊……这是电影《燃冬》的故事梗概。’
所以,《燃冬》首先的定位是一部文艺片,在文艺片的基础上能看出这部与陈哲艺此前的几部作品也有不同,这是一部想法很自由的电影,一开始也没有剧本,陈哲艺也说“这是我做过最自由的事。”
这是电影预告里说的,描写得很文艺,但是给观众的观感却完全不是这个方向。
新闻评论:“问题不在于《燃冬》是文艺片,而在于它重状态、重情绪,弱情节、弱逻辑,以此掩盖文本的薄弱,依然暴露了文本的薄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