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不是陪来上海旅游的大学室友“打卡”,小熊根本想不到,“这么热的天,从南京东路到外滩竟然有这么多人”。在拥挤的人潮中,她和朋友意外发现了一道“新景色“:在南京东路骑警用自行车巡逻的“酷飒警察小哥哥”。
这是一支于去年9月底成立的骑警巡逻队伍,隶属同步建制的黄浦公安分局南京东路步行街管理中队,为的是更快更灵活地巡逻与处警,更好地响应突发事件和市民游客的求助。
每日人流量逾40万,晚间高峰瞬时人流量近4万——这是今年暑假期间南京东路和外滩的日常。常态化大客流之下,这支年轻的骑警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?
(相关资料图)
骑自行车巡逻“最适合”
周六下午4点,气温超过35℃,南京东路上照样人头攒动,顶着大太阳的市民游客热情不减。
骑警队员张杰和高世杰,骑着警用自行车,头戴防暴头盔和“黑超”墨镜,腰挎高速催泪喷射枪,车尾还挂着一个驮包——里面装着微型灭火器、遮盖毯、约束带、警戒带,还有防暴臂盾。这一身装束,在拥挤的人群中格外显眼。
南京东路的骑警,骑的却是自行车,听上去并不高大上,可张杰说这是“最适合步行街的交通工具”。“相比四轮警车,自行车更加灵活机动,也比摩托车温和些,在游客多的情况下,不会对通行秩序造成太多影响。”
人一多,环境就变得复杂,巡逻中的骑警们时刻紧盯周围环境和人流,举动异常的游客、无人看管的行李箱包等,都让他们如临大敌。
张杰是一名新警,警校毕业后就加入了骑警队,警龄刚满一年。高世杰更年轻,是一名警校实习生,加入骑警队不到6个月。年纪虽轻,但他们训练有素,也在工作中积累了处置各类突发情况的经验。
前段时间,两人在巡逻时接到电台指令:南京东路某段有一名行为异常的游客,在路上突然脱掉了上衣,口中念念有词,引起了一些游客围观议论。当时,南京东路主路上的游客非常多,他们就骑着自行车从相邻马路绕行,第一时间赶到现场,迅速将当事人带离,避免引起更多人流的聚集围观。
这样的情况毕竟少。更多时候,两位年轻的警察跟在这里执勤的前辈们一样,帮游客指路及提供帮助。偶尔也会有游客“求合影”,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,他们都会满足。
走失求助“秒级”响应
实际上,南京东路沿线已有3个负责安全管理的公安派出所。为何还要增加一支骑警巡逻队?
“一方面是叠加警力以应对不时之需,同时也能打破属地管理的局限。”南京东路管理中队中队长钟强说,沿线派出所承担着繁重的地区管理职责,而骑警队“一心扑在这条路上”,可以更加灵活快速地处置各类突发事件。
在安全环境日益向好的上海,南京东路至外滩区域的治安案件持续低发,扒窃案件已实现“零发案”。日常工作中,骑警们碰到最多的还是求助和纠纷。比如,帮走失的儿童、老人找家属。
“尤其暑期,都是带着孩子来上海玩,大人忙着拍照留念,一回头小孩没了的情况特别多。”钟强说,通过使用现代科技手段,警方寻找走失人员效率的大大提升,科技加人力的警务模式,让走失类警情的响应和处置达到“秒级”标准。
8月12日晚上7时30分左右,在南京东路中山东一路路口,一个小女孩找到正在值守的骑警余辰。“警察叔叔,我找不到妈妈了。”9岁的小女孩噘着嘴,眼泪汪汪的。余辰连忙安慰,让孩子别着急。女孩安静下来后,告诉余辰她名叫陈偲,不知道妈妈的手机号,只知道她的名字叫陈祥红。
余辰立即通过电台上报指挥室,通过姓名查询到母亲的电话。电话接通了,来自江苏的陈女士听到女儿在警察那里,松了一口气。很快,陈女士根据余辰的指引找了过来。见到妈妈的一瞬间,小女孩一把甩开民警的手,扑在了妈妈的怀里。
守护大客流安全更从容
半个小时后,外滩滨水区迎来当天的客流高峰,瞬时客流超过4.7万人。这个客流数据,与五一、国庆长假期间的客流峰值相差无几。
为了控制南京东路前往外滩的人流,南京东路中山东一路口将三角安全区铁马向外伸展,减缓人流速度。同时,在外滩江堤9号上口处设置蛇形通道,延缓游客上江堤的速度。
夜幕中,余辰和同事们一刻不停地提醒游客们“不要拥挤,注意脚下”,这样的状态,一般要持续3到4个小时。
为保障暑期常态化大客流的安全,黄浦公安部门做了一道“数学题”。警方此前曾精确计算过:南京东路中山东一路路口的红绿灯转换周期为2分50秒,可通行约2000人,1小时内通行约4万人。而外滩滨水区的江堤可容纳约5万人,在江堤上,游客最长游玩时间一般不超过1小时。
“我们充分运用‘流量公式’,在南京路上采取慢进快出、波次放行等措施,调整游客进入外滩的流速,将滨水区客流量始终控制在一定范围内,就可达到以时间换取空间的效果。”黄浦公安分局有关负责人说。
如今,从南京东路到外滩沿线,属地派出所主管辖区治安和客流安保,骑警们所在的南京东路步行街管理中队负责日常应急处突,由分局指挥中心联动管理。守护安全的“弦”依然紧绷,却更加从容:“每支队伍的工作都更有针对性,应对突发状况更加高效、有力。”
栏目主编:王海燕
本文作者:邬林桦
上一篇:英国留学申请选校参考因素是什么?
下一篇:最后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