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《少年包拯学断案》 包拯包青天,自幼聪颖,勤学好问,尤喜推理断案,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,包拯从小耳濡目染,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,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,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,剥茧抽丝,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,又假扮阎王,审清事实真相,协助知县缉拿凶手,为民除害。
【资料图】
2、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,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,为民伸冤,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。
3、《万斯同闭门苦读》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、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《二十四史》。
4、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。
5、万斯同由于贪玩,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,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。
6、万斯同恼怒之下,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,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。
7、万斯同从生气、厌恶读书,到闭门思过,并从《茶经》中受到启发,开始用心读书。
8、转眼一年多过去了,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,父亲原谅了儿子,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。
9、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,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,并参与了《二十四史》之《明史》的编修工作。
10、《叶天士拜师谦学》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,看不起同行薛雪。
11、有一次,叶天士的母亲病了,他束手无策,多亏薛雪不计前嫌,治好了他母亲的病。
12、从此,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,人上有人的道理。
13、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,虚心求教,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。
14、《王献之依缸习字》 王献之,字子敬,是东晋大书法家书——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。
15、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。
16、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,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,到五六岁的时候,就能够出口成章,顺口吟出几句诗来。
17、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,越发显得机警聪敏,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。
18、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,本片的故事,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!《范仲淹断齑划粥》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,为了读书,他省吃俭用。
19、终于,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,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。
20、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,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,以磨砺自己的意志。
21、经过刻苦攻读,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下一篇:最后一页